2019-12-27 10:44:22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2020年国考面试热点:为学生,老师理应有把“戒尺”
什么时候老师需要看学生的“脸色”了,什么时候学生的一句话就能够威胁老师了,真的不敢相信这个时代里的学生竟然能够喝住老师。试问,如果一个老师不敢教育斥责学生,不敢用戒尺警醒学生,那这些孩子未来的成长真的无法想象,有可能是非不分,也有可能颠倒黑白。这里到底是谁把老师该有的“戒尺”给夺走了,不过日前教育部的做法让教师有了底气!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规则》进一步列出了点名批评、赔礼道歉、面壁反省等惩戒手段,被舆论视为“把‘戒尺’还给老师”的鲜明信号。该征求意见稿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报在微博上设置的话题“教育部拟为教育惩戒权划线”阅读量达到1.4亿。
##@@面试热点分析@@##
严师育人 育德育礼
笔者其实是一贯支持教师严厉,只有严师才能更好的教导孩子。鲁迅先生的一文《三味书屋》中曾写道,老先生的戒尺是他难忘的记忆。经过老先生一次严肃的批评后,鲁迅在课桌上刻上了“早”字,从此他这一生都受益。
严厉的老师他会给学生一种印象,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的过程之中,严师不仅传道受业解惑,更是教育道德和礼节,以师德浇灌孩子心灵。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大家在回忆蒙学时,都少不了师长“戒尺打手板”“教鞭高高抬起、轻轻落下”等不无温情的片段。可以说,孩子“贪玩散漫”,老师适当惩戒是完全必要的,而事实也证明,只有严格教诲方能让“小小少年”最终“得成立者”。
但现在有一个现象是,家长既要求老师教育出色,又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如果受到了委屈那就成为了他们口中变相的体罚。
老师的心中,需要有一把“戒尺”
笔者不推崇教师过渡的暴力,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但希望教师心里有一把“戒尺”,适当给孩子一些惩罚。在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上,教师们可以参考,借助这些举措,来给孩子纠正思想。
曾有有哲学家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从事的是涵养学生灵魂的工作,重大而又伟大,从这个角度看,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不夸张。正因如此,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由此在给孩子塑造品格、品行、品味的时候,心中也需要一把“戒尺”规范孩子,也要规范自身。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的理解与包容
《北京日报》客户端写道,合理有度的惩戒与“春风化雨”的慈爱,乃是教育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有专家曾说,“老师没有惩戒权,就如同汽车没有刹车”。特别是当学生荒废学业、欺凌同窗时,老师板起面孔、拿起“戒尺”,往往能让他们在第一时间长记性、习规则、明善恶。当然,“戒尺”的使用也需要刻度的细化。这样一方面能让教师免除后顾之忧,可以名正言顺管学生。当然家长也需要多理解教师的不易。
其实,每一个规则并非是永久的良方,这里面需要不断和家长沟通,也需要外界的包容。惩戒的手法虽多,但是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如果不让孩子受点苦头,怎么能更好的明白和了解老师呢。
总结
育人为本,“戒尺”是为了更好的教导孩子,远离歧途。当老师失去了“戒尺”就更难给孩子起到警醒的作用。笔者也是呼吁家长和外界人士能够尊重老师,让老师手持“戒尺”,严师育人出高徒这是不变的道理。当孩子有了成就,我们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孩子的天赋多高,有多好。其实我们也不妨想想老师,在孩子成长路上,是老师的倾心塑造,也有他们的汗水和指导。桃李芬芳,难忘师恩。
以上就是【2020年国考面试热点:为学生,老师理应有把“戒尺”】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