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公考新大纲公布之际,华图教育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公开指出“公务员道德考察将进入申论测试环节”。相关文章指出在笔试环节,常识、言语等行测部分均可以围绕道德话题、道德人物巧妙出题,而占比重较大的申论更是可以选择“反腐倡廉”、“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话题做为申论给定资料,侧重考察考生对于道德的理解,对于当今社会道德现象的分析。
更难为可贵的是,华图教育还就公务员道德考察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认为在申论命题中对“德”考察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
第一,通过申论话题宣传道德。通过选择一些和精神文明及道德有关的话题,可以起到一种社会宣传的效果。这类话题目前在国家考试出现得比较少,一些地方考试非常喜欢考。如上海市2011年申论考试的话题就是勤政廉政,2010年政法干警考试考察了公车私用。很多地方考试专门考察政府乱收费,产业化执法等问题,都是对德的考察。
第二,通过申论材料体现道德。首先是通过选择一些敢讲真话、实话,敢于针砭时弊的材料来传播道德。这一点在近几年的国家考试材料中都有体现,在2011年国家副省级考试材料中就有一段批评现有的治黄政策:
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辛酸地叹道:“黄河不可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
类似列子还有很多,如2008年国家考试中有很大一部分材料都是质疑三峡工程的。敢于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国家的政策进行批评,这本身就是有德的体现。
第三,通过申论问题考察道德。这些题目要求考生对一些事情的是非对错进行判断,要求考生敢于对政府、专家进行批评和质疑。可惜一些考生在“不能批评政府和领导的错误”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昧着良心答题,既败坏了自己,也败坏了社会,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成绩。我们这里举一个典型的题目。2010年国家命题多省市联考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记者在报道中大声疾呼,痛斥败家子行为。有关职能部门准备对记者的这一论断给予回应。请你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回应稿件的内容要点。
很多考生在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都把自己当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官僚气十足,回应的内容咄咄逼人,摆出一副要秋后算账跨省追捕的架势,把记者的说法全部否定,并且反批评了一通。这个题目暗含了对德的考察,如何回答记者就是如何回应老百姓,因为记者提问代表的是群众。不仅是很多考生,连很多官员面对记者的时候都是飞扬跋扈。我们一些著名的官腔如“你代表党还是代表人民”,“你们群众为什么不公示财产”等都是在回应记者和人民提问的时候缺少官德的体现。
果然,在行测中,出现了孔子“仁政”思想,孟子“君轻民贵”思想等方面的考察,从中体现出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与强大的文化内涵。申论副省级话题更是直接以“道德”为主题,围绕现阶段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道德现状进行命题。无论从话题选择还是题目设置都凸显了国家对于考生德性考察的要求。
在备考冲刺之际,华图根据这种预测出具了大量模拟试题与教研文章。其中纳入冲刺班讲义的模拟试题所采用的给定资料与国考申论有多处交叉重合,这又一次真正体现了华图教育的科学判断与真知灼见。
更多信息请登陆:吉林华图教育网
http://jl.htex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