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2 11:22:43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jl.huatu.com 文章来源:互联网
关注【吉林华图】公众号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点击关注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死都不下基层”反映出什么心态?(2)
“死都不下基层”女博士缺了什么“文化”
“死都不下基层”的,并不是只有这位女博士。只是别人不说,而她说出来了,还说得那么难听。女博士是在闽北山区比较贫困的政和县参加调研时发微博说这个话的,指向明显,众人的同情心自然就倒向政和一方。
同情政和,同情贫困地区,这当然是对的。而且很多人并不只是口头上的同情,一直以来有很多人主动到农村支教,国家也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学生去农村支教。“支教”的另一面,就是农村教师缺乏,农村教师待遇太低——一声令下,很多农村代课教师奉献了大半辈子的结局是“清退”。
很多农村教师为了摆脱悲惨的命运,想方设法上调、进城。如果有一天农村不需要“支教”了,就说明农村留得住人才了,农村教师的命运才彻底改变了。要实现这个目标,最必须的、最根本的条件是:资源下沉,资源下乡。如果大学生去农村当老师不需要特殊政策鼓励、优惠,就说明农村教师的待遇接近、等同于城市了,“基层”也就不会令女博士如此恐惧了。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人的职业选择,生活地域选择,仍然遵循着那句古老的民间格言: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具体而言,城市是高处,农村是低处,民间是低处,官场是高处;社会资源的配置,总是倾向于“高处”,这就是政策导向,引导人们向“高处”走。
连“农二代”都不愿意留在家乡了,一个女博士不愿意呆在基层,只能说明她很正常,很主流。我们大部分人的价值取向,跟女博士没有什么两样。也许我们有耐心在基层多呆几天,也许我们不会那么不识相,走时要人家派好车送;这一点点区别,不足以成为我们谴责女博士的资格。
挨了板砖后,女博士道歉了,估计也学乖了——中国的很多事情,能做不能说,只做不说,没有人说你不对。我怀疑,一些人骂女博士,不是因为她不想呆在基层,而是她把不想呆基层的想法说出来了。本来这种事大家都不说的,保持默契,就是保持现状,大家从默契中得益;现状保持得越久,利益就越长久——这是传统文化中最精妙——精妙到不形诸文字——的部分。有人说这位女博士“有知识没文化”,至少在这个意义上是对的。(钱江晚报)
“死都不下基层”的心态值得反思
微博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由于其貌似具有相当的私密性,所以人们总是愿意在上面透露心迹,说些当着人前不敢说的事情,都以为怕啥,除了名字和头像谁也不知道我姓甚名谁。但事实却屡屡证明,并非如此。从最初的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到网友围观局长微博“开房门”,再到医学院实习护士微博上演“虐婴”事件,到如今这位博士表态“死都不下基层”……
恐怕当事人也没有想到,当初并未想公之于众的真实想法,会让事态发展到如此不受控制。但它们的共通点都是“真实”二字,我们也丝毫不用回避,其实这名女博士不小心透露出来的心态在社会上是相当普遍的,只是碍于各种因由不愿、不能、不好在公众场合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一套做一套,打着这样的旗号谋着别样的心思。
当然,我们也同样不能否认,在基层确实有不少学子做出了相当不容易的成绩。清华学子李强利用春节前8天的时间对老家山西省沁源县一带农村进行了调查,写下了《乡村八记》的报告,获得温家宝总理的称赞与肯定;曾在中部某县挂职县长助理的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冯军旗读书期间,利用调研素材写出了高水平的博士论文,深刻揭示了基层官场的政治生态。
在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演讲时,温总理曾说:领导者不懂农民不懂农村,就不懂中国国情。在我看来,不论是当领导也好,还是做学问也好,都有必要懂得农民与农村。但是,通过女博士一番肺腑之言,我们还是很悲观地看到了城市与农村之间那深深的鸿沟——既有城乡二元的沉重,也有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
近年来国家鼓励走基层、下基层、关注基层,鼓励高材生们到基层去,也出台了不少配套政策,例如“大学生村官”。在任何社会,总会有人不甘于基层的平淡、希望站在更高的平台谋发展,这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基层和城市之间并非一种简单的职责机构的划分,而是一种泾渭分明的阶层身份和资源分配的划分——在基层就意味着在底层,意味着资源获取量或获取机会少,从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厌弃。
反过头来看,我们也应该想想基层又是凭什么留住大学生?女博士所说的“他们显然不把我们学生放在眼里”,恐怕并非假话。一些基层官员文化低,干部“倚老卖老”,初来乍到的高校生又清高自傲,不屑一顾,之间矛盾不必多说。无论是基层地方还是高校生都并没有真正把“下基层”当一回事,高校生意兴阑珊、身在曹营心在汉,基层官员草草应付,也就难免出现“死都不下基层”这样的“豪言壮语”。
人各有志,对于这种“豪言壮语”我们着实没有必要上纲上线,相反,我们应该通过这种心态反思,如何弥合城市与农村之间那深深的鸿沟?又要如何才能让基层的人才储备更加充盈?(南方日报)
更多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以上就是【吉林省公务员考试:“死都不下基层”反映出什么心态?(2)】的相关介绍,如果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欢迎关注吉林华图教育。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