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务员面试热点:弄错小数点不是小问题
2012-12-16 11:54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http://jls.huatu.com/ 作者:yyy 来源:华图网络运营中心12月10日,网络举报人周筱赟微博举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为“儿慈会”)2011年的账目上,一项“支付的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为48.4亿元,远远高于当年接受捐赠收到的现金8000多万元。儿慈会发文澄清,财务人员的重大失误将账目中一项本应为4.75亿元的金额,写成了47.5亿元(12月11日《新京报》)。
即便是慈善组织“眼睛里能揉沙子”,但公众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显然,公众监督越细腻,慈善组织才有可能少出错误,获得社会信任。举报人认为儿慈会账目上出现48.4亿元巨款,可能存在洗钱行为。但在笔者看来,虽然质疑慈善组织是公民的权利,但儿慈会大笔洗钱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即使没有洗钱行为,并不等于儿慈会的说法能让人信服。这是因为儿慈会只是承认出错、否认洗钱,并没有按照举报人要求公布相关理事会决议和基金会的银行入账和出账记录。
儿慈会理应公开相关信息以正视听,但其表现却让人遗憾。而且,针对由于账目小数点写错从而出现总体数据“乌龙”的说法,一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称,按照惯例这样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可见,儿慈会的解释难以获得舆论认可。在笔者看来,即使真的弄错了小数点,也不应该发生在一家慈善组织身上。
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慈善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捐赠人,账目出错显然是对捐赠人的不负责任,捐赠人自然会怀疑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甚至怀疑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另一方面,从儿慈会以及合作的审计机构来说,不应该多个关口同时失守。从报道来看,儿慈会的财务有三个把关的关口:一是儿慈会财务人员;二是领导审核;三是外聘的财务审计机构。但我们看到,这些关口全部失守。这或许说明无论是儿慈会的内部财务监管,还是外部的财务审计,都是“摆设”或者说是走过场。这样的管理与监督怎能让人放心?尤其是“审计失误情有可原”这一说法让人难以接受。
毫无疑问,即使儿慈会弄错了小数点,也不是一个小问题,说明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漏洞百出。由此,公众便产生了问题:究竟还有没有慈善组织存在类似问题?谁来揭开其他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漏洞?
慈善被认为是“玻璃缸里的鱼”。在笔者看来,慈善组织的账目应该比“玻璃缸里的鱼”还要透明。财务透明,不仅要求慈善组织和审计机构对所公开的财务真实性完全负责,不能出现半点差错,而且财务透明才能让公众对慈善组织树立信心。然而,儿慈会的财务问题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种种漏洞,也让我们看到了儿慈会接受社会监督的诚意不够,因为举报人要求的相关信息还尚未公开。
附: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吉林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