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432-63106111 吉林市分校
【导读】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的“内存”

  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是这两年经常谈及的话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不只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只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还理应包括文化觉醒、软实力增强在内的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物质匮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同样不是社会主义。毋宁说,随着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的力量、社会文明的力量,将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因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国家层面的文化“三自”,离不开公民个体对文化的“三自”,首先是具有文化引领责任的领导干部尤其如此。说到底,文化不仅留存于图书馆、博物馆,依存于各类实体和习俗之中,更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之中。一种文化,只有活跃于当下的社会生活,认同于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才是真正鲜活而有价值的文化。

  如果这样的判断成立,那么每个头脑中积累沉淀文化的多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人对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程度。换句话说,文化“三自”需要资本,依靠内存。文化积累深厚,自觉才有资源、自信才有资格、自强才有依托。胸无点墨,不识之无,或者除了几句宣传口径、文件语言,再无别的说词,既不懂文、史、哲,也不通数、理、化,甚至对文化、文明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起码的敬畏,哪里还谈得上对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但再丰厚的文化宝库也代替不了每个公民的个体学习。图书馆的藏书不经逐字逐句的阅读,不可能直接拷贝到个人头脑当中;读过的图书不经联系实际的理性思考,也难以成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所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首先有赖于文化积累和积淀,这是“三自”的大前提。尽管在咱们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即便是没有文化的乡野村夫,也知道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但对文化朴素的认知和理性的思索毕竟不在同一层次。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认识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就必须对文化发展繁荣负有重要责任的领导干部的文化水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样说并非无的放矢。如今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同志都有高学历,有的甚至还拥有博士学位。但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并不总是那么令人满意。有的缺乏对文化的敬畏感,在思想深处甚至还存有一丝藐视知识、歧视知识分子的文革遗风;有的原本对知识文化没有多少兴趣,只把求学当作晋级的敲门砖,提拔了、上去了,从此再不读书看报,满足于当年那点可怜的积累;有的虽然专精某一学科,但知识面狭窄,专业以外,近乎无知;有的学历来路不正,原本大学还没考上,忽然变成某某博士,其学位成色大可叫人怀疑;还有人貌似学识渊博,似乎无所不知,但所知无非浮皮潦草,从无深刻见解,是典型的“博学的无知”。这样一些同志如果掌管文化建设工作,当然不排除经过刻苦努力,洗心革面,成为全新的文化战士的可能性。但更多情况下通常不令人乐观。以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学养根底,文化自觉不知能觉出什么,文化自信不知从何谈起,文化自强没准就弄出个无知无畏的自大狂。

  所以说,文化的“三自”首先要选准对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已经在其位的领导同志务必要秉持周总理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且不可以真理化身自居,以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积累,面对日新月异的文化景象,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文化发展繁荣的消极力量。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吉林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申论批改

    归纳概括题——网上泄密
    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
    我要参与已有1331人参与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