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法干警考试面试热点:“尽孝”之路的尴尬与创新
2012-09-08 10:34 作者:wsn 来源:华图教育网 点击: 次目前,孝道已然是社会的一抹隐痛。对照新“24孝”中所列的各项,有的人感叹“做得不够”,有的人不以为然。一面是“重孝”情结,一面是“不孝”或“难孝”的现实。究竟何为“孝”?当下人们又该如何践行孝文化?
新旧24孝的内容对比
旧24孝内容
1.孝感动天;2.戏彩娱亲;3.鹿乳奉亲;4.百里负米;5.啮指痛心;6.芦衣顺母;7.亲尝汤药;8.拾葚异器;9.埋儿奉母;10.卖身葬父;11.刻木事亲;12.涌泉跃鲤;13.怀橘遗亲;14.扇枕温衾;15.行佣供母;16.闻雷泣墓;17.哭竹生笋;18.卧冰求鲤;19.扼虎救父;20.恣蚊饱血;21.尝粪忧心;22.乳姑不怠;23.涤亲溺器;24.弃官寻母。
新24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新24孝的创新与深层价值
与传统的“24孝”相比,新版“24孝”简洁易懂,朗朗上口,不仅体现了时代性,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对于弘扬孝道、构建新式家庭道德关系确有裨益。
行为导向功能
与传统24孝相比,新24孝有传承更有创新,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突出对老人的心理关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行为指向性。但新旧之间的变化只在形式,其内在的精神与道统一以贯之。法治社会,外在行为的规则约束逐渐取代了内在的精神自律,法律与道德的分野让孝道很难再寻求法律保障。于是,一种规劝意义上的孝道行为标准,更有助于唤醒民间风尚。
其实,无论旧24孝故事,还是新24孝标准,其深层价值在于背后的行为导向功能,旨在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引,找回孝的文化根源,找回用心孝敬老人的自己的方式。(来源:京华时报)
应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在我国,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形式,这源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传统的“孝”文化,但孙鸣改坦言,新“24孝”标准从某个角度可能会被误解为,中国优秀的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没有被很好地继承下来,需要用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实并非如此,中国的子女90%以上都是敬老孝老的。不能因为新“24孝”的提出,就把养老矛盾全部归结到子女身上。现在老年人的问题,不只是个人或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和破解的问题。我们目前的养老体系仍显单薄,政府应该制定更好的老年优待政策,并通过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源:燕赵都市报)
谁让“孝道”变得如此尴尬?
一面是“重孝”的社会情结,一面是“不孝”与“难孝”的现实尴尬。应该说,发布新24孝行动标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它所反应出来的则是中国社会全民焦虑以及相关部门对公民不够孝顺的忧虑,同时也对社会保障制度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诚如王石川先生所说,“尽孝、养老,表面上看是很私人化的事情,是单纯的民间叙事,实际上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与国家制度建设息息相关。没有养老体制的基本保障,没有户籍制度的深入变革,没有公共服务的健全,乃至于没有人性化的休假制度,做子女的想好好服侍老人,并不容易。”(来源:博客中国)
实现新“24孝”仍是“难于上青天”
面对“新24孝”,人们充满向往,但也有无奈。如果细细梳理“新24孝”的条目,不难发现,其中一大半都要求一个基本前提:有时间、有机会与父母在一起。就个体而言,增强“尽孝要趁早”意识,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者的应尽责任,无疑需要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但是,从一个广泛的社会层面来说,迟滞“常回家看看”脚步的,不只是个人的问题,更有各种现实的阻隔。漂泊无定的状态、户籍制度的藩篱、回家成本的高涨,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与“空心化”农村里的老人遥遥相望;竞争激烈、加班泛滥、假期缩水,让在城市打拼的“白领”儿女们有家难回,也无法安心尽孝。(来源:人民网)
新“24孝”最“孝”的事情吗?
这样的“孝道”果真是全国老人心向往之的天年图景?譬如其中提到要“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教父母学会上网”、“经常为父母拍照”等,此类占据新标准四分之一的要求,对于最广大的农村父母来说,显然无异于天方夜谭,即便对于城市父母,恐怕也未必是他们最想要的。老人们要的关心,更多的是细节是细水长流,而不是宏大的形式与热烈的仪式。老人们真的觉得这是最“孝”的事情吗?(来源:中国青年报)
倡行“新24孝”需制度支撑
倡行“新24孝”,每一个子女理应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力所能及就要尽量去做。与此同时,迫切需要在制度支撑上为尊老孝亲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让户籍制度改革更有利于家人在一起,让“探亲假”从纸上权利化为现实福利,让劳动者的休息权不再为加班加点让路,让养老体系和公共服务更有保障力,子女们回家的脚步就会更加主动从容,充满天伦之乐的笑声才会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来源:人民网)
领导当率先垂范
领导当为践行新“24孝”率先垂范。事实上,在不孝敬父母不得提拔成干部任用共识的背景下,孝道的评价已成许多地方考察公务员德行的重要内容。鉴于政府官员忙于公务、疲于应酬的社会现实,领导是否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践行新“24孝”行动标准,对于全社会的孝道引领、对于公务员队伍的道德重塑,甚至对于吃喝风等奢侈浪费行为的遏制,应该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来源:新华网)
结语:每一家庭的幸福是不相同的,每一个儿女对父母的尽孝方式也不一定是相同的,行动标准也恐怕覆盖不了尽孝的所有行动。我们不妨换一种心态和眼光看待,把其当作尽孝的建议,对照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孝顺,这或许才是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的真正意义所在。